我的父亲应必申,1948年生,家住宁海西门古杏树旁。父亲自小跟随我的祖母在上海生活。直到1963年,父亲才回到宁海。
由于家境不富裕,父亲为了谋生自立,在16岁时,便师从陈守林老师傅学习“小铜匠”技术。父亲做学徒时,条件艰苦,外出揽活时,挑火炉子和工具箱是常态。父亲背看着有点驼,就是年轻时生活磨炼所致。父亲打小在上海长大,没见过山,父亲最怕徒步去农村,每当从比人还高的杂草中穿行,听着怪异的虫鸟叫声和周围悉悉索索的声音,都会吓出一身冷汗。有时,碰上夜间还要翻山越岭;有时,进村讨生活时还要被狗追咬。那就更怕。这些,都是听我母亲讲起的,父亲因为吃了太多的苦,他自己一直都不愿提起,不愿回忆那些痛苦的往事,每当我听到这些,都为父亲感到心痛。
后来,父亲到合作社、矿山机电厂和螺丝胚厂上班。我记得小时候,经常去他工厂玩,榔头和锉刀成了我的玩具。这也为我以后从事模具行业培养了兴趣。直到1986年,我父亲与他师兄弟马建南、马建国、何彩虹、马建军、马建平、孙小明等8人合股创办了宁海塑料模具四厂,主要制作电视机壳的模具,客户有四川长虹、北京昆仑、北京牡丹等。工厂前后经营了8年。父亲负责跑供销(业务),其他人也是各施所能、各尽所长。当时,塑料模具四厂新建了有行车的标准厂房,也培养出了金能炎、陈清荣等一批模具人。因为这些,当时有很多人都想从事这个行业,觉得模具行业有技术、有前景,一技在身走遍天下都不怕。我当时十六七岁年纪,学什么东西都快,偶尔还跟随父亲去试模,帮着做一些杂事,潜移默化中,逐渐对机械制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日后我从事模具行业奠定了一些基础。
我和弟弟应朝政,都从宁海一职高的机械制造专业毕业,我毕业后直接在模具四厂当学徒,弟弟毕业后先是去县府汽修工厂做了一年,后来又回到了模具行业。
1993年,当时模具四厂已经解散,我们父子俩决定自己创业,厂名为宁海县金辉塑料模具制品厂,厂址在南门滨溪路18号(现徐霞客大道)。初期工人就四五个,都是亲戚朋友。记得当时只买了一台电火花新设备,其他设备都是从上海的二手市场采购的。旧设备容易坏,我们就自己动手修、换零件,这让我们对设备的结构、原理,有了充分了解。父亲负责接单,我担任模具组长和设备维修员,我和弟弟的生活轨迹就是两点一线,除了吃饭睡觉,就都呆在厂里。印象最深的是1997年,台湾迁迅公司给金辉带来了第一套HASCO针阀热流道,当时模具业内很少用到世界一流的配件,热流道公司的王增辉先生来现场组装并培训,为我们后续做国外商品模具起到很大帮助。1997年,我们还采购了加工能力2000/1200的台湾协鸿龙门加工中心。158万元,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有了先进设备,编程成了新问题。1998年,我去黄岩报名参加Mastercam培训班,因我有车、刨、铣加工基础,三个星期后,我便能顺利驾驭这台机床了。后来因为滨溪路拆迁,我们租在东海路一家文具厂内继续从事模具生产。直到2001年,父亲在新兴工业园区E区(现金星路38号)购置5.7亩土地自建了厂房。搬到新厂后,公司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业务也逐渐从国内市场转向国外市场。父亲也放手由我负责业务,弟弟负责生产管理。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产品也从家电模向汽车模发展,专业制造车灯、轮罩等模具,并拥有自行出口权直接与国外客户沟通。2015年,我在科技园区(上游南路18号)又购买了10亩地的标准厂房,员工也达到130多位。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2017年,我在西班牙投了500平方米的模具售后工厂。我一直坚持秉承父亲“小而精”的经营理念,在汽车车灯模具制作方面不断努力、提升技术,也配套逐年增加高端设备,先后购置了德玛吉五轴联动高速铣、帕帕斯直线电机五轴联动高速铣、牧野超高精密IQ500等。近些年,与时俱进、迭代更新,我们朝着更有特点、更有技术含量的产品迎头追赶,如多色模具、光学要求高的导光条模具、厚壁光导模具等。为了便于试模,还采购了1600T三色注塑机等,这些都基于希望做到与国外先进技术同步并赶超,成为车灯、车轮盖模具的“专精特”公司。2022年,公司产值超过亿元。
我弟弟应朝政,在家族的支持下,于2008年自立门户,成立了宁波百川模具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经营,也形成了特色,成为专注从事电镀类产品模具,如电镀面罩、电镀饰件、高光格栅、烫印格栅等产品的模具公司。前期模拟产品控制和优化塑料熔体在模具中的流动行为,提供尽可能宽泛的注塑工艺等等,都得到主机厂的高度认可,也成为百川公司的亮点。百川公司现有员工80余人,产值达到四五千万元。
几十年来,家父从一名“小铜匠”手工业者,白手起家,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其人生价值;我与我弟弟,也从父亲身上不断汲取朴素的思想和理念,以及优良的工作作风,使得公司规模与效益更上一层楼。这之中,都是因为有我们一家人的勤劳与付出,都是因为我们正赶上中国大好发展的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