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的教育体系中,职业学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然而,近年来教师短缺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聚焦于这一问题,旨在全面分析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的现状,精准预测2035年前的教师需求数量,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力量,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对于职业学校而言,拥有充足且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确保学生获得优质职业教育、掌握实用技能并顺利进入职场的重要保障。因此,深入研究教师需求情况对于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准确预测未来的教师需求,教育部门能够提前规划师资培养方案,合理分配教育资源,避免因教师短缺导致的教育质量下滑等问题。
本研究涵盖了德国16个联邦州的职业学校,力求全面反映全国职业教育师资的整体情况。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依据联邦各州教育和文化事务部长会议(KMK)提供的丰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计算。具体而言,采用了数据对比和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年份学生数量变化趋势的细致分析,结合当前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师资供给等多方面因素,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以预测未来教师需求数量。这种多维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讨论和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现状
根据2022年的数据统计,德国全国范围内约有77万教师活跃于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之中。其中,职业学校的全职和兼职教师总数达到114,848人。从各州的情况来看,教师数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巴登 - 符腾堡州拥有的教师数量最多,达到21,486人,这反映出该州在职业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和较大的教育规模。相比之下,柏林等城市州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如柏林有4,354人,汉堡为1,206人,不莱梅为2,332人。进一步分析学校形式,全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在各州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巴伐利亚州,全职教师有8,987人,兼职教师为8,292人;而在黑森州,全职教师5,011人,兼职教师3,283人。这种差异可能与各州的经济结构、产业需求以及教育政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教师资质与年龄结构
在教师资质方面,各州之间存在着颇为明显的差异。以教师资格考试类型为例,在西部州,约30%的教师具备普通教育学科的任教资格,而在城市州和东部州,这一比例相对较低。同时,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所有州组中未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教师比例均有所增长。在东部州,2022/23学年,近40%(38.02%)的教师在未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情况下就开始任教,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队伍资质结构的变化趋势,可能对教育质量产生潜在影响。从年龄结构来看,城市州和东部州的教师年龄结构呈现出较为突出的特点。在这些地区,55岁及以上的教师占比较高,其中城市州和东部州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年龄在55岁及以上,超过一半的教师年龄至少为50岁。这意味着在未来10年内,这些地区将面临较大规模的教师退休潮,对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出了严峻挑战。例如,在柏林,55岁及以上教师占比达到35.1%,50岁及以上教师占比为51.9%;而在东部的勃兰登堡州,55岁及以上教师占比更是高达38.0%,50岁及以上教师占比为53.0%。
教师需求预测(2025 - 2035)
学生数量变化趋势
根据KMK的预测数据,预计到2035年,德国职业学校的学生总数在各个州组都将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总体而言,学生总数至少将增长10%,而在西部州,这一增长幅度更为可观,预计将达到近12%。以具体年份为例,2025年,全国职业学校学生总数预计为2,306,198人,到2030年将增长至2,363,525人,2035年进一步增加到2,521,600人。这种增长趋势反映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也意味着对教师数量的需求将相应上升。从各州的情况来看,学生数量的增长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巴登 - 符腾堡州的职业学校学生数量在2022年为368,702人,预计到2035年将增长至401,500人;北莱茵 - 威斯特法伦州2022年有509,793名学生,2035年预计达到591,800人。学生数量的增长与各州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口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更多学生选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从而推动了学生数量的增长。
教师需求计算方法与结果
为了准确计算教师需求,本研究采用了基于学生与教师比例的计算方法。以2022年的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不同学校形式(全职和兼职)下的学生与教师比例关系。
具体而言,通过对各州及全国范围内的学生数量和教师数量进行详细统计和分析,得出不同地区的学生与教师比例(每位教师的学生人数)。
例如,在西部州,整体学生与教师比例为19.82:1,其中全职形式下为12.17:1,兼职形式下为31.15:1;东部州整体比例为19.18:1,全职形式为13.07:1,兼职形式为28.73:1;城市州整体比例为18.90:1,全职形式为11.13:1,兼职形式为28.36:1。 根据这些比例关系,结合学生数量的预测数据,计算得出未来各年的教师需求数量。预计到2035年,全国职业学校教师需求将达到约128,147人。与2022年相比,教师需求数量有明显增加,这反映出随着学生数量的增长,为了维持合理的教学质量和师生比例,需要相应增加教师数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计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因为它未充分考虑到实际中可能存在的职位空缺情况。实际上,部分地区可能已经存在教师职位空缺的现象,如北莱茵 - 威斯特法伦州仅公共职业学院在2023年6月1日就报告短缺271名教师。因此,实际的教师需求可能比预测结果更高,这一点在制定师资规划时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教师供给分析
现有教师存量变化
在分析教师供给情况时,现有教师存量的变化是一个关键因素。根据教师年龄结构和退休假设,对各州教师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假设教师的平均退休年龄为65岁,并且每年除退休原因外,还有0.6%的教师离开教师岗位。基于这些假设,计算得出各州教师存量在未来年份的变化情况。以2022年为基准,西部州教师存量为92,673人,预计到2025年将减少至83,548人,2030年进一步降至69,737人,2035年则为57,182人;东部州2022年教师存量为14,283人,2025年预计为12,429人,2030年为9,995人,2035年为8,157人;城市州2022年教师存量为7,892人,2025年预计为6,967人,2030年为5,684人,2035年为4,594人。从这些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补充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州教师存量将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将进一步加剧教师短缺的问题,尤其是在东部州,教师数量的减少幅度相对较大,可能对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
新教师供给预测
新教师的供给主要来源于大学毕业生和其他途径入职者。为了预测新教师的供给数量,首先计算了高校入学资格获得者在毕业后进入教师职业的比例。通过对近年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州组的这一比例情况。在西部州,高校入学资格获得者在毕业后五年内进入职业学校教师岗位的比例平均为5.9‰;东部州为4.4‰;城市州为9.7‰。同时,KMK的统计数据还提供了关于完成教师培训准备服务并能够被聘为合格教师的人数信息。通过将这些人数与四年前获得高校入学资格的人数进行对比,计算出另一个比例(II)。城市州这一比例平均为69%,东部州为125%,西部州为146%。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州在招聘教师时会录用非师范专业毕业的人员(所谓的“跨学科入职者”),这也对新教师供给产生了一定影响。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结合高校入学资格获得者的数量预测,对未来新教师的供给数量进行了预测。然而,由于学制改革等因素的影响,新教师供给数量在某些年份可能会出现波动。例如,由于“G8”转“G9”学制的实施,巴伐利亚州在2025年和北莱茵 - 威斯特法伦州在2026年将缺少一届高中毕业生,这将导致在2034年和2035年相应地区职业学校新教师的供给数量明显减少。在西部州,2034年新教师数量预计从之前的2000多人降至1875人,2035年进一步降至1721人。
供需对比与结论给分析
供需平衡分析
通过对教师需求和供给的详细对比分析发现,即使在较为有利的假设条件下,德国职业学校教师供需平衡仍面临巨大挑战。以西部州为例,尽管其在教师供给方面相对具有一定优势,但计算结果显示,在未来年份,其新教师供给数量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师需求。具体而言,从2025 - 2035年的平均每年需求来看,西部州需要新增4223名教师,而潜在的新教师供给数量平均每年为3808人,供需缺口较为明显。
对于城市州和东部州而言,情况更为严峻。城市州平均每年需求380名教师,但潜在供给仅为246名;东部州平均每年需求689名教师,潜在供给为319名。这意味着在当前的条件下,这些地区很难持续满足自身的教师需求,教师短缺问题将持续存在且可能进一步恶化。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状况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还可能制约职业学校的发展,进而对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应对教师短缺的建议
为应对教师短缺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 双元制教师培养:一种模式是在六年制硕士学习期间,让学生逐步参与教学实践,基于之前获得的专业、教学法和教育科学核心概念知识,将准备服务融入其中;另一种模式是从一开始就将高校本科在读生融入学校教学。这种双元制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其教学能力,同时也能增加教师供给来源。然而,第二种模式与传统大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协同效应有限,部分情况下甚至建议用双元制学习取代传统大学学习,特别是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和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
2、 单一学科教师资质认定:在职业教育领域,传统的教师培养通常涉及两个学科或专业方向,但单一学科教师资质认定可以为师资队伍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尤其是在跨学科入职的情况下,允许教师仅具备一个学科的专业资质进入教师岗位,并结合相应的准备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短缺问题。不过,这一建议并非全新概念,目前在职业教育领域已经存在通过跨学科途径招聘教师的情况,但进一步推广和规范这一模式仍具有重要意义。
3、跨学科硕士课程:通过在大学阶段设置跨学科硕士课程,将教育科学、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等内容有机融合,学生可以逐步积累专业能力,从而确保教师培养的质量符合KMK标准。目前,德国约三分之二的职业教师培训学习点在学士 - 硕士学制改革后提供跨学科硕士课程,但要求申请者具备与职业方向相关的学士学位。这一途径有助于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教师,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4、 改善工作条件:除了增加教师供给的措施外,改善现有教师的工作条件同样至关重要。这包括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供行政支持、确保适当的薪酬待遇、规划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等。良好的工作条件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还能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有助于吸引更多人投身教育事业,同时也有利于留住现有教师,减少教师流失,从而稳定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短缺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存在且形势严峻,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教师供给、改善工作条件,以实现教师供需的平衡,确保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