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下游企业交易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2025-03-26

二、与上、下游企业交易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先进制造业集群项下多为技术密集、创新性强的企业,在上、下游企业合作交易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侵害对方的商业秘密或者技术秘密将承担赔偿责任。而产品交付后也并非一劳永逸,在实践中因产品缺陷导致的纠纷屡见不鲜,有效的产品召回机制能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打造多元化、可视化的上、下游供应链亦能够为企业交易提供坚实保障。

【风险提示】

1.在寻找合作企业时应排查上、下游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人是否存在信用风险,优先选择未列入失信人名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报告良好、企业或实际控制人未涉及较大金额诉讼的优质企业,若企业存在信用风险如银行贷款逾期的征信问题、涉诉且被列为失信人及执行黑名单等情况的,应审慎考虑。

2.在交易过程中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内部:(1)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特别是设计、研发和市场营销团队,提高全员知产保护意识;(2)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由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知识产权的申请、维护、监控和维护工作,定期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审查和评估;(3)及时对企业的关键技术和设计进行专利申请,对品牌名称和标识进 行商标注册。

外部:在交易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商业秘密或者技术秘密,比如设计图纸、技术资料、专利成果等,双方可在合同中关于知识产权部分明确约定保密的内容和期限,保密的期限可以不限于合同的履行期限,并具体约定违反保密义务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3.企业与合作方应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按期提供项目进度报告,及时讨论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以预防潜在的违约风险。

4.在交付后持续监控产品的安全性能,收集和分析反馈情况,及时识别产品缺陷。预先制定有效的产品召回计划和应急响应流程,包括召回流程、通信政策及相应补救措施,以便在发现问题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减少对上、下游企业的影响。企业可购买产品责任保险,为可能的法律诉讼和赔偿提供财务保障,降低潜在的经济损失。

5.在与上、下游企业交易过程中会形成相应供应链,企业应建立多元化的供应商网络以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增强供应链的弹性。同时,与关键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协同优化交易模式。

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可视化,如供应链管理软件,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实时监控供应链状态,对库存、订单、配送及成本等多种数据进行分析和控制,快速识别和响应潜在风险。定期对供应链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及关键风险应对方案,如备选供应商名单、应急生产调整方案等。

【典型案例】

A公司与B公司于2023年1月16日签署了《台灯采购协议合同》,在实际履行过程中,A公司遵照项目书生产及交付的台灯产品质量不能满足B公司的要求及规范,双方于2023年12月9日签署和解协议,和解部分载明:“A公司同意在B公司依照适用法律举证的范围内,赔偿B公司因此纠纷引起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该产品召回,B公司赔偿经销商(下游企业)的损失..”。现双方因采购涉案产品所造成的损失范围认定问题产生争议。

经审理,法院认为,A公司同意在签署和解协议及验证证据后一周之内,双方进一步商讨剩余赔偿款的处置方式。B公司在召回及更换涉案产品后,本应将召回及更换的涉案产品返还A公司或与A公司协商处置方式,但B公司未与A公司协商便全部销毁,该行为造成A公司损失扩大,故造相应损失应由B公司予以赔偿。

【相关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一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信息,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或者信息,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七条

产品投入流通后发现存在缺陷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及时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补救措施不力造成损害扩大的,对扩大的损害也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据前款规定采取召回措施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负担被侵权人因此支出的必要费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条

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

(一)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二)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三)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产品的其他销售者(以下简称供货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

销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规定给予修理、更换、退货或者赔偿损失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生产者之间,销售者之间,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承揽合同有不同约定的,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