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治事四端":200年前的顶级管理心法,今天依然吊打99%的职场人

2025-06-23


"一个没背景的湖南书生,凭什么打造出中国近代最强战队?"
曾国藩的湘军,看似由一帮湖南书生+农民组成的乌合之众,却战斗力爆表——秘密全藏在4条黄金法则里!

每天忙到飞起,结果领导还说没重点,没产出,没价值;
跨部门协作像求人办事,心累到想骂娘,想辞职;
同样的错误反复踩坑,下属成长速度像乌龟

其实这些问题,曾国藩早就给出解决方案。

曾国藩治事四端内涵

1. 经分:将复杂事务纵向拆解为可操作的层级(如战略战术执行)。

经分是撕碎大饼的狠招
▶️ 把"完成年度目标"拆解成:
每月必须攻下的3个山头;
每周要拿下的5个据点;
每天必做的"3件命根子事"  

2. 纶合:横向整合,跨部门协同统筹,避免各自为政。

纶合是让同僚追着你合作的秘术
▶️ 学曾国藩的"利益共同体"玩法:
每次开会前先发"协作红利清单"(例:围城打援,攻城部队和打援部队都各有封赏,绝不厚此薄彼);
关键环节预留"他人露脸机会"(如对李鸿章的褒奖推举)  

3. 详思:深度研判,基于事实的谨慎决策,反对经验主义。  

详思:消灭草台班子似的决策过程
▶️ 抄走曾国藩的"三不决策法":
信息不全时——先派侦察兵(管理借鉴:调查研究+快速试点)
争议过大时——搞"幕府辩论会"(管理借鉴:用匿名问卷收集真实意见)
没有退路时——留20%安全余量(管理借鉴:关键项目永远有Plan B)

4. 约守:通过规则固化有效经验,防止随意变更。

约守:让团队自动运转的锁链
▶️ 偷师湘军的"治军铁律":将详思结果结合实践验证之后,固化形成简明清晰的执行指引。 以“扎硬寨打呆仗”的策略为例,每个湘军士兵都清楚知道:

· 扎硬寨标准壕沟深3米,围墙高2.5米鹿砦设三层防护

· 打呆仗三铁律未得军令绝不主动出击须保留30%预备队追击敌人不超过10

 

治事四端六个盒子模型的不谋而合

六个盒子模型(Weisbord's Six Box Model是著名的组织诊断工具,由管理学家马文·韦斯伯德(Marvin Weisbord)提出,用于快速扫描组织健康度。组织管理的底层逻辑规律,大道趋同,和曾国藩的治事四端结合对比着来看,更有收获!

盒子

关键问题

曾国藩“治事四端”对照

现代企业典型问题

目标

我们到底要做什么?-what

对应经分(拆解目标)

战略模糊,员工忙但无效

结构

谁该干什么?权责是否清楚?-who

对应纶合”+“约守(制度固化)

职责不清,流程模糊冗余,组织臃肿叠床架屋

关系

部门/同事间如何协作?-how

对应纶合(横向协同)

有功则抢,有过则推;三不管地带多,勇于担当的人少

激励

干得好/差会怎样?

部分对应约守+纶合(目标一致,奖惩严明)

公司变秀场,马屁精上位,优秀员工躺平,劣币驱逐良币

领导

决策是否靠谱?信息是否透明?

对应详思(理性决策)

老板朝令夕改,团队无所适从

协调

如何应对变化和冲突?

部分对应纶合+详思

不变则等死,变则找死

治事四端六个盒子,都是系统思维的殊途同归。二者虽然并非完全重叠,但内核高度共鸣,皆以---构建动态治理闭环;皆强调平衡优于局部最优,比如曾国藩警惕一端缺失则体系崩塌,韦斯伯德警告干预需兼顾盒子间影响

曾国藩的“四端”与六个盒子共同揭示了管理的本质:既要系统化拆解(经分/结构),也要动态整合(纶合/协调)二者的底层逻辑是高度一致的。而二者的差异恰恰为跨文化管理提供了互补视角。

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则可融合二者于一身:用六个盒子诊断组织健康度(扫描六维);用治事四端设计干预路径(经分堵点纶合资源详思风险约守目标)。

而其中揭示的管理智慧永恒公式 = 系统解剖× 动态平衡 × 风险预见 × 执行锁定——无论150年前的湘军营垒,还是今日的阿里组织诊断,皆印证此理。

文章来源于米高梁父吟,作者梁向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