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四中全会:“十五五”中国产业发展展望

2025-11-04


“‘十五五’是迈向2035现代化的关键五年,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

2025年10月召开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这份公报是研判中国2026年至2030年经济与产业政策走向的核心纲领性文件。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公报释放了明确的顶层设计信号:中国正坚定地以高质量发展为总牵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以实体经济为根本着力点,系统性地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产业规划来看,本次“十五五”需要重点关注的产业主要涉及科技(新质生产力)、金融、农业、能源四个大方向。

从实现目标来看,“十五五”期间,有多项长期战略目标即将截止。如2028年城镇化率达70%;完成2024—2028年化债任务;2030年实现碳达峰;人工智能应用普及率达90%等。

那么未来的“十五五”规划到底会如何制定?




以下是基于公报内容的核心产业信号解读:

一、战略锚点:以实体经济为基石的产业体系现代化

公报再次确认了“实体经济”在中国经济结构中的压舱石地位,并将其作为“十五五”时期产业发展的战略锚点。

坚定的实体经济导向:公报明确“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要求“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表明政策层面将持续引导资源要素向实体产业集聚。

制造业的核心骨干地位:文件要求“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仍将是中国产业政策的核心扶持与发展重点。

明确产业升级“三化”路径:公报为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三大方向。这预示着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符合绿色低碳标准、促进产业间深度融合的领域将成为发展的主流。

关键领域建设目标:公报重申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的目标。这些领域预计将在“十五五”期间获得持续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投入。

系统性结构优化:公报对产业结构提出了系统性要求,包括“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和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以及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这一组合策略旨在实现新旧动能的协同发力与平稳过渡。

二、核心引擎: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

公报将科技创新置于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位置,并明确了“新质生产力”的主导作用。

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十五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之一被设定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新质生产力”的引领:公报强调需“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表明产业发展的逻辑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依赖科技突破催生新的产业形态。

聚焦关键技术攻坚:文件要求“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反映出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与安全稳定,已成为产业战略的重中之重。

“两化”深度融合:公报要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并“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数字技术(智能化)被视为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关键赋能手段。

三、绿色动能:全面绿色转型与新型能源体系

公报将绿色发展提升至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高度,为能源、环保及相关制造业划定了清晰的行动轨迹。

全面的绿色转型要求:公报指出,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这对新能源产业、储能技术、智能电网以及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提出了明确的发展导向。

四、市场基座:统一大市场与要素配置改革

公报强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效、统一的市场机制作为支撑。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并强调“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破除市场壁垒:公报明确要求“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这对于优化全国范围内的生产力布局、降低企业跨区域运营成本具有直接意义。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出“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旨在提升数据、技术、资本、劳动力等关键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从而“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五、关键相关产业发展导向

公报还对若干关键产业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要求:

农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目标指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基础设施: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房地产业:明确导向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健康产业:“加快建设健康中国”。

总结

综合公报释放的信号,中国在“十五五”时期的产业战略蓝图已十分清晰:其核心逻辑是摆脱对传统增长路径的依赖,转而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根本动力,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骨干,在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双重轨道上,全面推进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和高级化。同时,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构建统一大市场,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壮大提供制度保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