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1936年12月,开国上将杨成武从抗日军政大学大毕业,时任校长的彪帅告诉他由师政治委员改做师长,杨成武怕自己当不好师长。彪帅专门同他讲了一次怎样当师长,杨成武一条一条地记在了本子上,本文即根据杨成武的口述整理而来。
(一)要勤快
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情,不能当好军事指挥员。应该自己干的事情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比如,应该上去看的山头就要爬上去,应该了解的情况就要及时了解,应该检查的问题就要严格检查。不能懒,军事指挥员切忌懒,因为懒会带来危险,带来失败。
比方说,一个军事指挥员,到了宿营地就进房子,搞水洗脸洗脚,搞鸡蛋煮面吃,吃饱了就睡大觉。他对住的村子有多大,在什么位置,附近有几个山头周围有几条道路,敌情怎么样,群众条件怎么样,可能发生什么情况,部队到齐了没有,哨位在什么地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置预案如何,都不过问,都不知道。这样,如果半夜三更发生了情况,敌人来个突然袭击,就没有办法了。
到那种时候,即使平时很勇敢的指挥员,也会束手无策,只好三十六计,跑为上计,结果,变成一个机会主义者。机会主义和打败仗,常常是因为没有思想准备,没有组织准备,工作没有做到家,懒的结果。
因此,不论大小指挥员都要勤快,要不惜走路,不怕劳累,要多用脑子,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脚到、手到。事情没有做好以前,不能贪闲。贪闲就隐伏着犯错误的根子。什么事都要心中有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雷打不动的干部,牛皮糖式的干部,不管有多大本事,都不是好干部。
【注释】很多公司的干部选拔,除了专业能力基础之外,还有两个基础条件是“操心、勤奋”。德鲁克说:“大型组织只有在大量耗用其管理者的时间之后,才能变得强大有力。”管理团队的人,需要有事没事、白天晚上、工作生活中时时盘点思索你的人、事、业务,这样才能看清很多事情的本质,才能做到凡事心中有数。
(二)要摸清上级的意图
对上级的意图要真正理解,真正融会贯通,真正认识自己所受领的任务在战役、战斗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打破框框,有敢于和善于在新情况中找到新办法的创造性;才能有大勇,才能决心强、决心狠,敢于彻底胜利,有强烈的吞掉敌人的企图和雄心。指挥员的勇敢集中表现在歼敌决心的坚定顽强上面。指挥员的大勇建立在革命的最高自觉性和正确理解上级意图的基础上面。
【注释】很多人一看到“摸清上级的意图”,就容易想到揣摩上意、向上管理、迎合上级想法做事,其实是错误的理解。这里说的上级意图,其实就是高层的战略意图。中层干部是做战略执行,其执行力体现在理解高层战略目标,然后进行拆解转化、执行落地。辽沈战役前期关于战锦问题,林总最初和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存在分歧,好在最终进行了纠正,才通过攻克锦州、关门打狗,以极高的性价比解决了整个东北战场。
(三)要调查研究
对于敌情、地形、部队的情况和社会情况,要经常做到心中有数。要天天摸,天天琢磨,不能间断。这样做,不能看作是重复,实际上这不是重复,而是不断深化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取得正确认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平时积累掌握的情况越多,越系统,在战时,特别是在紧张复杂的情况下,就越沉着,越有办法。急中生智的“智”,才有基础。
因此,调查研究工作要贯串在各项工作中,要贯串在每一次战役、战斗的整个过程,反对打莽撞仗、糊涂仗,反对急性病,反对不亲自动手做调查研究的懒汉作风。特别是敌情,必须切实摸透。因为敌情是活的,敌人必然会极力隐蔽、伪装他们的真实企图和行动。要尽一切可能不间断地侦察,查清敌人的部署和动向,看他扮演什么角色?是主角还是配角?是主力还是非主力?是骄兵还是败兵?能集中多大兵力向我们进攻和阻挡我们的进攻。查明敌主官的特性,看他惯用和擅长用什么战法,根据他当前的企图判断他可能采用什么打法,等等。
只要摸清了敌情、我情、地形的底,决心就快,就硬,就坚定。就不会被任何假象所迷惑,就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吓住。如果情况不清,就会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坐失良机,或者勉强下了决心,一遇风吹草动,听到畏难叫苦和不正确的建议,就容易动摇,可能一念之差,前功尽弃。
【注释】解决问题是从实际出发,还是从经验、感觉、概念、逻辑、书本、原则出发,是认识论上唯物与唯心的区别。从主观出发最简单也最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因为只要动脑子就行了;从客观实际出发最难,因为要做大量深入全面的调研工作。当年毛主席能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是因为他通过大量实践调查摸清了中国社会,所以才能找到中国革命的对症解药;今天我们解决业务问题、探索客户需求、开发技术工具甚至制定发展规划,都应建立在实际情况调研的基础上,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成功的概率才会变大。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四)要有个活地图
指挥员和参谋必须熟悉地图,要经常读地图。熟读地图可以产生见解,产生智慧,产生办法,产生信心。读的方法是把图挂起来,搬个凳子坐下来,对着地图看,从大的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区全貌到每一地段的地形特点,从粗读到细读,逐块逐块地读,用红蓝铅笔把主要的山脉、河流、城镇、村庄、道路标划出来,边读,边划,等到地图差不多快划烂了,也就差不多把地图背熟了,背出来了。
在熟读地图的基础上,要亲自组织有关指挥员和参谋对作战地区和战场进行实地勘察,核正地图,把战场的地形情况和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都装至脑子里去,做到闭上眼睛面前就有一幅鲜明的战场图影,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这样,在你死我活、瞬息万变的战斗情况下,可以比敌人来得快,争取先机,先敌一着,掌握主动,稳操胜券。
【注释】大家想想看,类比于作战,我们干事创业的“地图”是什么?就是你所负责的业务系统,包括职能定位、组织架构、流程体系、人才梯队等。这里的业务系统不仅指公司级的,每个部门、每个小组甚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务系统(类似全国战场、每个战区、每个作战方面、每个战斗地点都有对应的地图)。你要把你的业务系统盘清楚,盘人、盘事、盘架构、盘流程、盘成本、盘效率等等,达到林总所说的“做到闭上眼睛面前就有一幅鲜明的战场图影,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的程度,才能更好地掌控业务。
(五)要把各方面的问题想够想透
每一次战役、战斗的组织,要让大家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让大家来找答案,而且要从最坏的最严重的情况来找答案。把所有提出来的问题都回答了,再没有问题没有回答的了,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犯大错误,万一犯了错误,也比较容易纠正。
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不能因为想了很久想不出来就把它丢开,留下一个疙瘩。如果这样,是很危险的,在紧要关头,这个疙瘩很可能冒出来,就会使你们心中无数,措手不及。
当然,在战争环境中,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不可能一次都提完,也不可能一次都回答完,整个战役、战斗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不断回答问题的过程。有时脑子很疲劳,有的问题可能立即回答不了。这时,除了好好地和别人商量以外,就好好地睡一觉,睡好了,睡醒了,头脑清醒了,再躺在床上好好想一想,就可能开窍,可能想通了,回答了,解决了。
总之,对每一个问题不能含糊了事。问题回答完了,战役、战斗的组织才算完成。
【注释】这一条讲的是深度思考。当代社会信息越来越多,人的思考能力越来越弱,节奏快、资讯繁杂(AIGC的出现加剧了这一点)、时间碎片化,都是对深度思考的挑战。摒除外部干扰做独立思考已经很难,集思广益头脑风暴更不容易。大学时导师在指导我们做工程课题时,常说的一个词是“欠考虑”;干事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如果考虑不周也会出问题。说了这么多,如何才能进行深度思考?几点建议:1.预留思考讨论的时间,2.聚焦,放弃无谓的书籍、资讯、人事和情绪,3.学习提升思辨能力的书籍,4.通过写作输出来锤炼思维。
(六)要及时下达决心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下决心打呢?指挥员必须以最大努力组织战役、战斗的准备工作,力求确有把握才动手,不打无把握之仗。但是任何一次战斗都不可能完全具备各种条件,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一般说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把握,就很不错了,就要坚决地打,放手地打。
不足的条件,要通过充分发挥人的因素的作用,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特有的政治上的优势,充分发挥指战员的智慧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来弥补,以主观努力来创造条件,化冒险性为创造性,取得胜利。
【注释】一位创业的朋友说:“创业过程中很少有伏击战(准备充分情况下的应战),都是遭遇战(还没做好准备就开战了)。”如果你想等到万事俱备再去做,大概率已经没有你的机会了。工作中也是类似的情况。但有一点很重要:虽然临到具体事情时没有准备,但平日的专业积累、深度思考、规划布局做好了,机会来临之际就更容易抓住它。
另外,干事创业中“人的因素的作用”很重要,所有的事都是人去做的,人都搞不定的情况下,还怎么做事?不要把你的团队成员当成工具,信任、培养、依靠你的团队,遇到问题集思广益讨论形成策略,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有利于争取胜利。
(七)要有一个很好的很团结的班子
领导班子思想认识要一致,行动要协调、合拍,要雷厉风行,要有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都要勤快,都千方百计地办好事情,完成任务。不互相扯皮,不互相干扰,不抱旁观者的态度。如果领导班子不好,人多不但无用,反而有害。
【注释】一个管理者能直接管理的规模是10人左右,超过这个人数,就要靠“抓干部”的方式来实现管理。总结几点干部管理的经验:
1. 做好自己:不能靠行政任命来树立威望,而要在业务能力、专业技能、勤奋态度上以身作则成为标杆,团队才信服你;
2. 明确要求:有要求才有进步成长。干部的精气神,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上级的严格要求;而整个团队的精气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对组员的严格要求。
3. 信任授权:确定可重用的干部,要充分授权和信任,让他们放开手脚做事,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4. 干部辅导:干部往往在业务和技术上已经很出色,需要注重的是他们的工作方法思路、价值观、软性素质,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帮助他们改进;
5. 干部选拔:要识别干部的储备人选,保证团队发展“有后劲儿”地可持续发展;
6. 干部汰换:慈不掌兵,对于价值观不合的干部果断汰换(毛姆:“当你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想想他为什么好意思为难你”),迁就一个人是对整个团队和部门不负责(让不合适的人尽早去尝试新方向,对他的发展而言不是坏事)。
(八)要有一个很好的战斗作风
有好的战斗作风的部队才能打好仗,打胜仗。好的战斗作风首先是不叫苦,抢着去担负最艰巨的任务,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猛打猛冲猛追。特别是要勇于穷追。因为把敌人打垮以后,追击是解决战斗、扩大战果、彻底歼灭敌人最关键的一招。在追击时,要跑步追,快步追,走不动的扶着拐棍追,就是爬、滚,也要往前追,只有抓住敌人,才能吃掉敌人。
好的战斗作风要靠平时养成,要靠实际锻炼,要在紧张、残酷的战斗中才能锻炼出来。不敢打硬仗、恶仗的部队,让他打几次就打出来了,因为已经见识过硬仗、恶仗的场面,有了体会,有了经验,知道怎么打了,百炼成钢就是这个道理。做工作也要有好的作风,说了就要做,说到那里做到那里,要做得干脆利索,要一竿子插到底,一点不含糊,不做好不撒手。
好的作风的养成,关键在于干部。强将手下无弱兵,干部的作风怎么样,部队的作风就会怎么样。因此,首先要抓好干部,要干部做出样子,影响带动部队。只要干部作风好,指挥好战斗,多打胜仗,即使是新建的部队或者原来基础较弱的部队,也会很快打出好作风来,像铁锤一样,砸到那里,那里就碎。
【注释】一家公司的价值观,一般是关于思想意识和工作态度的问题,打仗的战斗作风也就是干事创业的工作态度。把事情做好,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都很重要,而工作态度就是一种非理性因素。革命年代红军和解放军战斗力爆表,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革命果实;今天在公司里如何激发团队战斗力呢?
1. 团队层面,主要靠抓干部,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干部班子就是和“支部建连”一样的道理,只有干部得力才能把组织的战略意图一竿子到底执行下去。
2. 全员层面,要让大家明白“工程师的经验只能靠实干,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要让大家有成长的收获感,同时要让大家看到自己距离行业标杆的差距,最后还要给予精神上及时具体的肯定和物质上公平公正的激励。
(九)要重视政治,亲自做政治工作
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要靠平时坚强的党的领导、坚强的政治工作。连队的支部一定要建设好,支部的工作要做活,就是要把所有党团员的革命劲头鼓得足足的,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带头作用,通过他们把全连带动起来,通过他们去做政治工作,提高全体指战员的阶级觉悟。
有了坚强的党支部的领导,有了坚强的政治工作,就可以做到一呼百应,争先恐后,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战术、技术也要练好,特别是技术,如果枪打不准,战场上就不能消灭敌人,就不能解决战斗。因此,军事训练不能马虎,党政工作要领导好训练。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部队有了高度的无产阶级觉悟,有了好的战斗作风,再加上过硬的作战本领,就如虎添翼,就可以无敌于天下。军事指导员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政治,要亲自做政治工作,调一批政治干部去做军事干部,不仅不会削弱政治工作,实际上是加强了部队的政治工作。
注释:当年,我党靠“支部建连、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神之一招,以惊人的效率取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军队里的政治觉悟和作战本领的关系,正如企业里的业务导向和专业能力的关系。所有的专业技术都是为了支撑业务上的成功,这一道理看似简单,但在一些大厂却并非如此(对业务没有支撑价值的政绩工程也照样拿高绩效)。这一点,值得团队管理者深思。